ACC的Margaret安排了一日Museum Visit的活動,其中一站是位於East Harlem (Spanish社區)內的El Museo (http://www.elmuseo.org/),平日很少人會來。這裡正擺放一個關於拉丁美洲行為藝術的回顧展,作品以相片和錄像記錄,因為主要靠文字解釋,我們花了兩個多小時才看完整個展覽。作品多以抗爭的形式揭示社會不公平的現象,實驗性質居多,偶有一些「好勁」的作品。
Elizabeth Simo(可能寫錯)在美國贏了一個藝術項目的比賽,但他拿這筆獎金(可能是製作費)去做了另一件作品:他把獎金分成很多份,每份一張十元美金(左圖示),全數分給在美國的南美洲非法勞工,只要他們肯簽一張紙證明自己拿了這筆錢。作品的觀念是把美國納稅人的錢合法地用在非法勞工的身上。事情曝光後,引起政客和傳媒很大的關注,美國和南美的報章、電視皆有大量的報導和討論,有人認為藝術家沒有權這樣去用這筆錢、甚至有人認為他在挑戰政府的權威、侮辱美國。Simo的成功是他利用傳媒作為他的工具,把本來只在藝術家個體、或藝術圈關心的議題,提升到社會層面去廣泛討論。
成功利用傳媒作為工具,還有Roberto Jacoby等人的作品:他們做了一系列「假」的行為作品,在報紙上發放(或引起媒體的報導),目的是利用大眾對媒體的(盲目)信任,令大家都相會這一系列「假」的行為是真的。作品在1966年發表,想法可謂相當前衛。6/3
Elizabeth Simo(可能寫錯)在美國贏了一個藝術項目的比賽,但他拿這筆獎金(可能是製作費)去做了另一件作品:他把獎金分成很多份,每份一張十元美金(左圖示),全數分給在美國的南美洲非法勞工,只要他們肯簽一張紙證明自己拿了這筆錢。作品的觀念是把美國納稅人的錢合法地用在非法勞工的身上。事情曝光後,引起政客和傳媒很大的關注,美國和南美的報章、電視皆有大量的報導和討論,有人認為藝術家沒有權這樣去用這筆錢、甚至有人認為他在挑戰政府的權威、侮辱美國。Simo的成功是他利用傳媒作為他的工具,把本來只在藝術家個體、或藝術圈關心的議題,提升到社會層面去廣泛討論。
成功利用傳媒作為工具,還有Roberto Jacoby等人的作品:他們做了一系列「假」的行為作品,在報紙上發放(或引起媒體的報導),目的是利用大眾對媒體的(盲目)信任,令大家都相會這一系列「假」的行為是真的。作品在1966年發表,想法可謂相當前衛。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