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30, 2006

二樓五仔記事簿/秋19 (釜山雙年展作品)


呼吸一間屋的空氣
(2006.9.1-11)

我住在一間小屋裡
呼吸
直到用完這裡的空氣

有一個晚上我睡在自己的床上,呆呆地望著天花板,甚麼也沒有想,只是隱約聽到自己的呼吸聲,忽然問自己:「要用多少時間才可以呼吸完整間房的空氣?」這就是創作這件作品的緣由。後來有機會在韓國釜山雙年展把這個想法做出來,我在釜山租了一間屋(體積6.7m x 2.7m x 2.2m,和香港的屋一樣細!),我住在這裡照常作息,但我用透明膠袋把我呼吸的空氣都儲存下來,直至這些儲有我空氣的膠袋填滿了整間屋為止,過程一共用了十天的時間。感覺就像我一部份的生命寄居在這間屋似的。請到這裡觀看,十天呼吸一間屋的過程:



***
Breathing in a House (Busan, Korea)
(2006.9.1-11)

I live in a small house,
Breathing
Until I use up all the air in the whole house.

Description:
Hong Kong artist Pak Sheung Chuen’s installation is the outcome of his stay in an average two person flat in Busan. The artist lived in the small apartment for as long as he took to collect the air that fills this place. Breathing air into transparent plastic bags he left the place when all of them filled up the space. The work is a performativ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veryday living situation of the place of the Biennial as well as a sculpturally investigation into the air-space which is defined as the negative space of the place.

Special thanks to Kam Lai Wan, Kim Hyun Jeung, Chun Kyeong Nam, Berger Tobias, Busan Biennale 2006

二樓五仔記事簿/秋18

收到在韓國寄宿的屋主千慶男的信,他說釜山的天氣已經很冷,還說他會好好學習英語和我保持聯絡。簡單的幾隻字,韓國人真是溫馴和友善。

***
我到釜山機場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十時,一直和我聯絡的是K,我在電郵裡請她幫我找一間較小的屋,她寄來了一批相片,從相片裡的佈置我一直在猜想,屋主可能是個獨居老人,住在一個老人的屋,一定是死氣沉沉,有點可怕。和K一起來接機的還有另一個人,他不懂英語,不時點頭和微笑,沒想到這位沉實的青年竟是那間屋的主人千慶男。

在黑夜認識一個城市,感覺很深沉。他們離開後,我在四維的街角兜了一個圈,回到自己的房間裡,不想入睡。這間屋很小,四方形的廳也是睡房,加上廚房和廁所,廁所的一對牙刷,一直令我相信這間屋是兩個人住的。屋沒有窗,隔著門可以清楚聽到有人走過。

***
第二天我從地鐵站的地圖找到一間書店,在那裡買了一張地圖,開始走遠一點的地方…

Saturday, November 25, 2006

二樓五仔記事簿/秋17

寫給一個在將來會遇見的人:
……

……

…漸漸不懂得自己的言語,不會說出問題,感應失靈。我一個人站在街角,下著很大的雨,找不到可以相信的人…

Tuesday, November 21, 2006

二樓五仔記事簿/秋16


可能設計本來就是一種本能?

Monday, November 20, 2006

二樓五仔記事簿/秋15

這張單都可算是我作品中的一件經典,一再被引用/盜用,今次重要上埋蘋果日報個網(多謝HCL報料),不過連我的名和blog提都沒有題過,還Chop了個「蘋果日報」的印落件作品度,這位人兄實在好冇品。


***
引用自蘋果日報網站,2006-11-20
是日upload:超市收據顯「神蹟」

「神蹟呀~~」網友AR倫近日在網上張貼一張華潤超級市場的收據,在維他奶、黑人牙膏、能得利黑加倫子糖等平平無奇的貨品清單中,竟然整理出:「信他的人必得永生」,令人嘖嘖稱奇。

「達文西密碼?唔圈出來真係唔知……」「點解對唔齊?係咪信他,其實就係要接受呢個世界根本係充滿不完美既呢個現實呢?」在網友的紛紛議論中,aujing提出質疑:「信他的人必得永生,但係神應該用『祂』個喎?」可惜沒有別的網友作出回應或解釋。

網友在華潤超市購買的收據中,發現「信他的人必得永生」訊息,令人嘖嘖稱奇。
相片:1/1

Saturday, November 18, 2006

二樓五仔記事簿/秋14 (明報作品)


關於時間的真實性
(2006-11-11 12:00-00:00)

我在12:01寫下12:01,在12:02寫下12:02 …記錄天星碼頭最後十二小時內的每一分鐘。記下來的時間疊起來成為四本厚厚的“Flick Book”,我們可以從翻閱這幾本“Flick Book”回味過去「流動的時光」。

Thursday, November 16, 2006

二樓五仔記事簿/秋13


頭一張相片是在觀塘拍的,還以為是設計師故意把那條裙連出畫外,其實只是我想多了;第二張相是在沙田拍的,鐘樓在晚上會多了一支針。

Wednesday, November 15, 2006

二樓五仔記事簿/秋12

妳的巴士走近了我的巴士,
我定睛望著妳,妳並不察覺,
直到妳回望了我一眼,帶點不安…
回頭再看,我的巴士已經走了。

記坐在巴士上層的窗旁。

***
我用1:35看了一部1:35的電影。

***
聆聽幾個人在街上說話。

***
在我的說話裡包裹住妳的說話。

二樓五仔記事簿/秋11

在妳的背面可以看見妳的正面,在妳的正面卻看不見你的背面。

***
山谷不夠留住一個山影。

Friday, November 10, 2006

二樓五仔記事簿/秋10

11月11日我將會在天星碼頭做一件24小時的作品《關於時間的真實性》。

Tuesday, November 07, 2006

二樓五仔記事簿/秋09 (展覽)

ArtMart 2006
拍賣會預展
Para/Site 藝術空間十分高興與太古地產合作,於太古廣場三座舉行拍賣會預展。是次展覽將展出超過二十件,包括不同媒介的原創藝術作品,並提供場刊以供參閱,詳情如下:
展期:十一月七日至十一月十三日
時間:上午九時至下午八時
地點:皇后大道東一號,太古廣場三座,星街 UG 大堂
www.para-site.org.hk

***
我也有一件作品參加,韓國釜山雙年展作品"Breathing In A House"的相片和錄像。

Monday, November 06, 2006

二樓五仔記事簿/秋08 (台灣報導)

在台灣展覽時認識了文字創作人游崴,他是今典藏的記者,早前在一份網上的文化雜誌WATERFALL Magazine(http://wegoodkids.org/waterfall/current/index.htm)登了一篇介紹我的短文:

陌生人

text / genova
曾有一段時間,對連鎖咖啡店有種單純的喜愛,因為不用跟制服上別著Amy、Betty或任何你想得到的英文名字的服務生,保持什麼友誼關係,雖然他們往往笑容更燦爛,更持久,更愛說「歡迎光臨」。說是種惡習也好,事務性的微笑缺乏延展的必要讓人放心,而陌生人將永遠保持陌生的宿命感也很令我著迷。如同身處OA隔板架構出的辦公空間,你在裡面活一整年,仍保有叫不出附近同事名字的無知權力。原來,陌生人可以這麼近,並且莫名其妙地挨在一起。

如果,年老時記得的全不是充滿靈光熠熠的咖啡館,不是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多鬆、4am或(已不在的)所在與Post,而滿腦子千篇一律的連鎖咖啡店時,會是何種光景?越來越多的分店與永遠如新的規格化裝潢,或許將重新定義懷舊這件事。將青春大量耗進這些扁平的場景中(裡頭沒有一張磨得發亮的舊沙發)會是另一種激進的生活也說不定──當有人開始喃喃自語:「我超懷念一個我不認識的人」。

「我在百佳買了半個西瓜回家,另一半在一個陌生人的家中,兩家人不認識,卻可以分享同一個西瓜。」

上面這段文字是香港藝術家白雙全一次行動紀錄。我被這個簡單到不行的事實,與其中硬是溢出來的一點什麼弄得很開心。

白雙全三年前在香港《明報》開始了一個專欄,定期發表一些詩文及影像,內容全是這類在香港城市中的行動紀錄。其它類似的事包括:打100通電話找人聊天,對象是自己手機號碼前後各50個號碼。在地鐵車廂內還留有體溫的座位上,記錄之前坐過的身體究竟是誰。在一疊鈔票上寫上名字拿出去流通,試試看何時它們將回到自己的口袋……

白雙全測量城市裡陌生人的密度與交集面積,行動卻輕盈得像是場素描。我最喜愛的是其中一件:他在灣仔金紫荊廣場讓相機長時間曝光,紀錄下遊客們此起彼落的閃光燈,最後影像看來像是夜空裡的星座。在作為每個孤獨瞬間的閃光中,找尋關連與意義,我想不出有什麼更好的比喻,可以用來描述藝術家一直在進行的這種城市測量。

***
無獨有偶游崴介紹的作品《與一家陌生人分享同一個西瓜》和《個人銀紙》和梁文道在的選擇一樣,可能文化人都比較喜歡留意些不顯眼的東西,套用周星馳的對白是:估佢唔倒。而星座的作品是除了LC和J外,他是另一個看到它的內涵的人。(我在《明報》刊登這件作品時,固意把「曝光」寫成「捕光」,作品的確有捕捉光的意思。)

除評論外,游崴本身也有一些影像及文字作品,詳見他的http://neogenova.blogspot.com/

Saturday, November 04, 2006

二樓五仔記事簿/秋07

我用很慢的速度閱讀手頭的幾本詩集,偶然會有一兩句很喜愛。讀詩時心要走得很慢,不然就很難看下去,有個國內的藝術家朋友告訴我,音樂和詩歌都同人的心跳的速度有關。他還告訴我有一個詩人把自己的身體躺在車軌上輾開兩半,他叫孩子。

我在商務找了一整天也沒有他的書,後來有朋友告訴我他叫海子,六四前中國很有影響力的詩人。

我很想找一本令我好激動的書。

二樓五仔記事簿/秋06

剛回到香港的一個星期每天都在看台灣賣回來的電影,聽台灣的歌。這是我第二次買MP3機,第一次是上年去旅行時買的,回來再沒有聽過,後來壞了;第二次是今年從台灣回來,好像不想投入香港的生活,於是買了另一部新的。

回來後有好多活動,因為接待外國的朋友和國內的親戚,我去了很多個第一次去的香港景點。

帶回來的電影終於不能再看下去,短時間內都不會再出門。呆在家裡等待工作,等朋友約會。

朋友都很忙,只有我一個人很得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