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樓五仔記事簿
住在二樓,又有五條仔,所以叫二樓五仔。 (請到我的facebook訂閱我最新的內容:facebook.com/paksheungchuen)
Wednesday, December 31, 2008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廣州16
除夕夜在維他命遇見賈樟柯,左邊是LC。維他命,31/12
Tuesday, December 30, 2008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廣州15
圍觀電視。赤崗,30/12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廣州14(老夫子)
在新華書店找到簡體版的老夫子,隨便翻翻都會找到一些幾爛的gag,好似呢個《日落寫生》,若果做出來,唔知係搞爛gag,還是搞conceptual work呢~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廣州13(繪畫)
這是一張畫了一半的畫,它未完整的狀態(在於我)才是最完美的狀態。不時我望著畫面,幻覺又會不自覺地在畫面內爬出來,寄養住我的精神。維他命,30/12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廣州12
這部在國美電器行推銷中的高清電視,映像像聚焦在“repeat全部”這符號上,在何香凝美術館的錄像作品是這樣,在香港藝術館看黃般若的展覽錄像作品也見到同樣的情況,是佈展的人看不見?還是不覺得有問題呢?
在維他命的洗手盆保留了一張無菌陶瓷的貼紙。在香港ADC的大當擺放了幾件陶瓷,旁邊放了一個比陶瓷還要顯眼的膠牌「小心作品」。這都不是很奇怪嗎?廣州,30/12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廣州11(繪畫)
不知是太陽,還是月亮把大地照得反白,地上有一雙追逐的人影,有站在樹影下的人,樹好像豎起的體毛,後面的山是流動的河。右邊四方的水池,兩人合什或作祈禱,腳下的漣漪走到一半就消失了,或者這是夢境,在大夢中的小夢。
這批畫在零四年十月先後畫了很多張,那時在東涌上班,很多是在巴士上畫的。後來這張畫一直放在我工作桌的窗前,好幾年風吹雨打,裝裱脫落,墨色發紅,但它的感覺更像我心中的狀況,所以我就讓它這樣一直保存下來了。它好像有生命一樣,和我一同存活著。維他命,30/12
回港時順便在二樓五仔工作室帶了些舊書桌的東西到廣州,然後把我的房間佈置得像我以前生活的環境一樣。入了黑,我坐在窗前工作,竟然有種不在廣州的感覺,我還以為自己回到以前的火炭二樓五仔。27/12
Monday, December 29, 2008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廣州10
這是入維他命的必經之路:赤崗街市。以前總覺得好污濁好亂,住耐左認得d位置就會發現他們的規律,每個小攤檔都有他們的格式,亂中有序。晚上,這條回家的路是非常冷清,所以都太敢夜出。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廣州09
大的空間會盛載大的作品,是這一年在不同地方做過的,不會有太多件;房間盛載我在廣州的工作情況,一些細碎的記錄。在外地做展覽不會有甚麼壓力,因為觀眾不認識你,甚麼東西都會有新鮮感;在香港做展覽壓力很大,香港觀眾總想看些突破,但一個藝術家一年可以有多少個突破呢?
窗簾還沒有做好,只好用報紙頂住先,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最重要的是私人空間,不然就很難靜下來展開工作。維他命地下轉角位兩盆植物每日都會跌一次,第二日又會有人把它們扶起。維他命,29/12
Sunday, December 28, 2008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香港04 (RTHK訪問)
我和馬仔入RTHK拍《不一樣的旅遊》的廠景,主持是Viann和狄龍的兒子Sean,暢談我們在馬來西亞《與視覺無關的旅遊》,其實和一般跟團的旅遊沒有分別,只是我全程都閉上眼睛,詳見
http://invisibletravel.blogspot.com/
我在拍攝當日才第一次看見馬仔拍的片段,雖然看見自己的身體在某些地方,但我對這地方卻一點印象也沒有,感覺十分怪異。平日在巴士被迫見到Viann,到面對面見到真人,像朋友一樣對話,感覺也很怪異。去完這次旅行最大的結論是,不要太過相信眼睛,因為視覺的會好容易蓋過我的其他感官的感覺,使我們失去應有的想像力。廣播道,28/12
在此再一次向同團的團友、團長Chris和導遊致謝,他們充分顯出對盲人的愛心和幫助。當然最多謝的是媽媽和馬仔!
《不一樣的旅遊》
播放日期:2009-1-10(六)亞視7:30
網頁:
http://www.rthk.org.hk/special/journey/journey_set_08.htm
片段:
http://www.rthk.org.hk/rthk/tv/journey/20090110.html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深圳02 (展覽)
到深圳預備展覽,作品是在Soga Sen的空間展過的
東京另類旅遊計劃
二:《谷之旅》,在日本的展期雖然很短(只有兩個星期),但印象仍然很深刻,拆開這份由日本寄回來的物件,大小相框,甚至一口小釘都包得好好的,感謝他們的用心,又讓我學習他們一絲不苟的專業精神。
***
出境——廣深港澳當代藝術展
參展藝術家:
廣州:段建宇/ 甘小二/ 黃小鵬/ 秦晉/ 徐坦/ 周滔
深圳:戴耘/ 蔣志/ 劉卓泉/ 滕斐/ 肖全/ 楊勇/ 姚志燕
香港:白雙全/ 程展緯/ 梁美萍/ 林東鵬/ 徐世琪
澳門:李銳奮/ 楊子健
主辦: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
http://www.hxnart.com/
專案統籌:樂正維
藝術總監:黃專、馮博一
策劃:王景、方立華、謝安宇、王東
開幕式:2008年12月28日(周六)16:00-18:00
展期:2008年12月28日-2009年2月22日
地點:何香凝美術館(深圳南山區華僑城深南大道)
鳴謝: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深圳02b(作品)
這次《谷之旅》我用了不同的手法來展示,把焦點放在那既看不見、又神秘的坑道內,我沿著第一頁一直影印到二九六頁,因應書的厚度,黑色的坑由小變大,由大變小,再消失。也許只是很私人的理由,作品的創作其實和詩篇23篇有關: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
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
我喜歡看地圖,或者是因為人只有在地圖的比例上,才會顯得微塵般渺小。
地圖的四個小人是由日本帶回來的,希望他們不會被觀眾綁架。深圳何香凝,28/12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深圳02c(作品)
拍攝滕斐拍攝的夜貓,段建宇的紐約巴黎駐馬店。
Friday, December 26, 2008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廣州08
維他命為我預備了粉紅色的床舖,他們笑說有新婚的感覺。買來了陳慧琳做封面新日曆,香港金猴王出版,期期有六合彩貼士,直髮陳慧琳右手一指,一個「準」字。26/12
Thursday, December 25, 2008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廣州07a(小州村)
小州村的位於廣州的東南面,離維他命約有三十分鐘車程。因為偏僻,所以發展速度較慢,租金也較便宜,於是不少年青的藝術家和創作人就在這裡聚居。今日小南和Cat帶我到小州探望他們新結識的朋友覃島。
小州村被果園包圍,入村前的路口有很多擺買楊桃和沙糖吉的小販,從地圖上看小州並不是一個州,它只是連接在海珠區的一個小部份,因為三面都有河流穿過,一面向珠江,就好像海中的小島。小州村都是兩三層高的村屋,有幾十年的老屋,也有新式的西班牙別墅,街道都很狹窄,聽覃島說大部份都是原住民,靠種果樹為生。小州隔江是大學城,廣美的新院校亦建於此,有很多剛畢業的美院學生,未想這麼快投入勞動市場,又想保持創作,就零星在小州租住下來,漸漸又吸引了一批創作人聚居,有傳媒報導後,連設計公司等也搬入來,當然租金也升了不少。
美院效應還有高考班,大街上都是高考素描班的廣告和教室,有學生放了學來補習一下技巧,也有學生是住在這裡,一天八小時苦練。於是由美院到美院旁邊的考試訓練班,以至周圍的商店和食肆就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經濟生態。這裡養活了很多人,亦給予很多人一夜成名的夢。小州,25/12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廣州07b(覃島)
覃島住的是一棟三層的老村屋,後園有一棵生到三樓的龍眼樹,價錢平到你唔信。他平日都就在這裡看看書,靜靜地思考和創作,閑時會與朋友搞搞展覽、放映會等,吹吹水又一日。把這棟樓租下來的原來是澳門的吳方舟,二三樓還放了他一些作品。小州,25/12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廣州07c(胡向前)
胡向前黑黑的,他說從印尼回來後已經完成了他的黑人計畫,髮型和衣著都回復正常,只是皮膚仍是很黑。他在大學城的小村租了一間小店做二手衣服生意,找點錢幫助創作,生活簡樸,但卻悠然自在呢!大學城為旁邊的小村帶來了經濟動力,T字形的街道,橫的是食街,直的是商店街,成衣雜貨甚麼都有,十分熱鬧。大學城,25/12
第一次遇到胡向前是在上年Oslo的China Power II,他當時是最年青的一個參展人,還在美院讀書。再見到他是今年九月的廣州三年展,他已經是一個黑人,他的作品是他皮膚的顏色。6/9,廣州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廣州07d
在胡向前朋友的私人酒吧裡喝茶,望了好久才發現台上的洋燭是燒甩頭的屎撈人(Snowman),好殘忍呢!
Tuesday, December 23, 2008
電台訪問
《知識迎人》
http://www.metroradio.com.hk/live/997.html
23/12/2008 (星期二),晚上8:05至8:30,FM99.7 新城知訊台播出
30/12/2008 (星期二),晚上8:05至8:30,FM99.7 新城知訊台播出
講幾件作品和新年的願望!
Sunday, December 21, 2008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香港03
半夢半醒的早上一隻蚊連續釘了我好幾次,我夢到一滴血在空中飛來飛去。終於到痕到忍不住了,啪一聲,一滴鮮血爆在我的手心。香港,21/12
Saturday, December 20, 2008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香港02
在銅鑼灣見到Nokia的新廣告,我即時「僅係」想起自己的作品《132.3的神蹟》啦,這件作品已經是5年前做的呢~
http://pakpark.blogspot.com/2007/03/work-on-hk-life-03.html
http://oneeyeman.blogspot.com/2006/11/15.html
http://oneeyeman.blogspot.com/2006/03/45.html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香港01
回港兩天開藝術館展覽OD4:
Charming Experience
的會,順便看了中央圖書館的《影像香港當代攝影展》(
http://www.imaginghk.com/
),好多參展人都認識,很喜歡高志強的夜照,陰沈又帶點靈氣,搖晃的夜船,一團矇矓的光。20/12,香港
提起攝影展,我會推薦看譚偉平在1a的攝影展“Life Pilgrimages” (
http://www.oneaspace.org.hk/
),他把整個1a展場封黑,然後鋪上一層的泥土,觀眾要從小水洼的倒影中觀看相片的投射,與其說是看照片,我覺得更是看看照片的方法。雖然Jaspar話唔環保,但如此用力的作品在香港實屬少見,很值得親身去體驗一下。5/12
Thursday, December 18, 2008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廣州06
北京路是可以追溯到宋代的千年古道,但可以到處都是「請喝可口可樂」?這是對文物的保育,還是抽水呢?做贊助商也可以贊助得好睇d呢!18/12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廣州05
水。
花。
美。
聖誕快樂。18/12,北京路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廣州04
愛,在大馬站的教會內貼著一張「愛」的海報,兩邊是排列得整齊的座位,樓下是一群熱心的教友正在釘裝屬靈書,林伯在三樓開同工會。我在這裡站了一會,四維看看,就走了。
中學時看過一集《星期二檔案》是關於大馬站教會,因為他們是地下教會,所以公安抄過很多次家,林伯亦因此入過幾次獄。很多人都關心大馬站教會,甚至美國總統都親自寫信來慰問,所以大馬站才得以用這樣的方式保留著,當然亦因為林伯的信心和堅持純正的道理,所以吸引了很多人老遠來聚會。教會連招牌都沒有一個,都是朋友帶來聚會的。
香港信徒沒有經過多少患難,考試唔好,失業就已經是很大件事,不明白別人為何可以為信仰傾家蕩產。第一次到大馬站(大概已是1999)真的有一種朝聖的感覺,也在這裡學會了生命其實可以很不一樣,自始每次上廣州我有時間就會去探望他們。大馬站重建,他們現在搬到榮桂里。18/12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廣州03
我第一次跟一群人去旅行和一個人去旅遊的經驗都是在廣州,那時覺得廣州是一個很遠的地方。很多年了,CC和我租了一間在廣州火車站旁的酒店房間,吃完宵夜,兩個人兩樽啤酒,總愛在火車站的廣場流連,你很難想像在深夜會有這麼多人?男男女女、有老人家、有小朋友,吃喝拉睡都在這裡,他們都是等待通宵烈車的旅人,火車一來一群人就不見了。夜行的火車載著深宵的旅人,消失在漫漫的遠處…
另一次,我一個人到廣州幫周婆找她的親人,來到廣州我才發現她給我的地址已經是一個不存在的地方,七十多歲的婆婆不但失去親人的聯絡,而且連一處承載回憶的地方也沒有。
***
黃昏,半個涼亭。廣州,18/12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廣州02 (展覽)
在晚上趕到廣州,第二朝就到維他命創意空間參觀展場,工人正為我搭建一間房子,我會在這裡住一個月,做些少創作,直到一月十七日開幕,這算是我的第一個正式的個展。老實講我的作品並不需要展場,與其說是展示「作品」,我覺得說展示我「用過的痕跡」更為貼切。所以其本上是沒有一個既定的目標,就是做到那一刻想停下來就好了…廣州,18/12
日(日)夜(夜)
製作期:17/12/2008-17/1/2009
展示製作期:17/12/2008-17/1/2009
展示完成了的製作期:17/1/2009-
場地:維他命創意空間
http://www.vitamincreativespace.com/
Wednesday, December 17, 2008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深圳01 (展覽)
第一站是到深圳的OCAT睇場,展覽在28/12於何香凝美術館,題為《出境——廣深港澳當代藝術展》,
http://www.hxnart.com/
。展館外的草地是經黃永砅肢解的飛機殘骸,成功降落中國。深圳,17/12
二樓五仔記事簿 冬 廣州01
甚麼是快樂?原來只是掉轉身跟著公公婆婆走一段路就夠了,看著他傻天真的樣子,我從心底笑了出來。我拖著行里,又要到外地做展覽了,若果創作只是為了工作,那實在是一件了無生趣的事。廣源,17/12
Friday, December 05, 2008
澳門講座
《牛房講場:分享我們的故事—香港藝術家白雙全》
6/12/2008 (星期六),下午三時至四時半,
澳門牛房倉庫,澳門美副將大馬路與罅些喇提督大馬路交界
http://oxwarehouse.blogspot.com/
Newer Posts
Older Posts
Home
Subscribe to:
Posts (Atom)
內容查閱:
內容分類(有待完善):
English
(8)
台北雙年展/回家計劃
(15)
在路上
(5)
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
(8)
訪問
(15)
關於信仰
(6)
關於創作
(19)
關於生活
(5)
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
May 2016 (5)
Mar 2016 (4)
Feb 2016 (4)
Jan 2016 (5)
Dec 2015 (3)
Nov 2015 (3)
Oct 2014 (1)
Sep 2014 (3)
Aug 2014 (1)
Jan 2014 (1)
Dec 2013 (1)
Nov 2013 (2)
Apr 2013 (2)
Feb 2013 (3)
Jan 2013 (1)
Dec 2012 (1)
Nov 2012 (5)
Oct 2012 (4)
Sep 2012 (1)
Jul 2012 (2)
Feb 2012 (2)
Dec 2011 (2)
Oct 2011 (2)
Sep 2011 (4)
Mar 2011 (1)
Nov 2010 (2)
Oct 2010 (1)
Sep 2010 (8)
Aug 2010 (15)
Jul 2010 (7)
Jun 2010 (7)
Apr 2010 (1)
Mar 2010 (2)
Feb 2010 (2)
Jul 2009 (3)
Feb 2009 (7)
Jan 2009 (3)
Dec 2008 (29)
Oct 2008 (26)
Aug 2008 (4)
Apr 2008 (1)
Mar 2008 (21)
Feb 2008 (21)
Jan 2008 (34)
Dec 2007 (5)
Nov 2007 (8)
Sep 2007 (24)
Aug 2007 (54)
Jul 2007 (32)
Jun 2007 (18)
May 2007 (12)
Apr 2007 (26)
Mar 2007 (21)
Feb 2007 (14)
Jan 2007 (20)
Dec 2006 (19)
Nov 2006 (14)
Oct 2006 (6)
Sep 2006 (1)
Aug 2006 (4)
Jul 2006 (12)
Jun 2006 (34)
May 2006 (14)
Apr 2006 (20)
Mar 2006 (36)
Feb 2006 (19)
Jan 2006 (23)
Dec 2005 (33)
Nov 2005 (16)
Oct 2005 (13)
Sep 2005 (7)
Dec 2004 (2)
Jun 2001 (1)
最新消息:
最新展覽/Recent Exhibitions
履歷表/CV
專題分頁:
個人作品集 (舊作及新消息)
個人網站 (修補中)
二樓五仔(舊事)記事簿/火炭篇
出版:單身看
展覽:日(日)夜(夜)
作品:紐約公共圖書館計劃
作品:與視覺無關的旅遊
作品:1 1/2 2 (二人藝術)
訪問
教案
其他結連:
星期日明報
Facebook 電子名片
Pak Sheung Chuen
建立你的 Facebook 電子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