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31, 2007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37 (政治作品)

在紐約收到Kith在香港傳來的短訊:皇后呼救。約下午四時(即香港深夜四時)小怪傳來了一段在皇后碼頭拍的短片:朱凱迪在為皇后抗爭。她說:「剛從皇后回來……但仍在很多人在那裡。」31/7
 
***

英國版:女皇的肖像
白雙全
 
年頭保衛天星期間,我在英國做了一件作品,我把一個香港壹圓硬幣上的女皇肖像狠狠地在英國的土地上磨光,一條長長的疤痕剛好是一個女皇的肖像。留給令人悲憤的香港,為皇后抗爭的朋友。(討厭自己的歷史(英國版):女皇的肖像),英國曼徹斯特,19/1/2007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36 (作品004)


公平
 
錢包裡有廿二個1cent的硬幣(佢地話俾乞衣都唔要),我拿來玩玩了個遊戲,看要擲多少次才會出現一半公一半字的結果,準備了紙筆記錄,怎知第一次就擲到十一個公十一個字!結果好像太完美呢~31/7

Monday, July 30, 2007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35


在圖書館借了本《六四參加者回憶錄》,他們和共產黨在玩記憶力的遊戲。電視台播著法輪功的節目,一個老人坐在天安門廣場,大叫:「法輪功好,政府錯了!」那些人才是愛國人士呢?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34 (作品003)

閉上眼1:失明
步驟一:
閉上左眼,用右眼看著燈泡。
 
步驟二:
關了燈後,慢慢打開左眼,
現在兩隻張開的眼,
一隻能看見,
一隻看不見。

 

 
閉上眼2:眼皮
看著眼皮,
在沒有距離的屏幕上,
看見無盡的海。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33 (香港展覽)


收集公共空間的私人名字
Collecting the private names in a public area
甘麗雲+白雙全
 
我把在旺角看見的人名都抄寫下來,然後收藏在這個箱內。有些是銀行職員的名字,有些是洗手間的清潔阿嫂的,有些是餐廳經理……這些並不是名人/公眾人士的名字,他們都是普通市民的姓名。姓名代表自己,一個人把姓名告訴你,是對你的信任和表示友善,這件作品是把這些友善和信任的力量收集起來。這裡有那個名字是你曾在旺角遇過的呢?
 
這件作品和LC合作,實際是她動手做的。重看一次,我覺得好像Eileen的一件作品:http://whatisyourname.wordpress.com/
 
展覽詳情:
I MK
超過一千三百名中小學生
聯同十八位本地藝術家
共同創作的大型藝術計劃
2007-8-18至9-10
旺角朗豪坊http://www.hkyaf.com/

Sunday, July 29, 2007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32 (作品002)


窗邊的淚水像雨
 
早上被滴滴達達的雨聲吵醒,雨水落在冷氣機頂,飛濺到大半個防蚊網上,到處都是一點點的雨水。這些散亂的雨點令我想起了齊豫的一首歌,講一個人走在雨中,想起分手的晚上,她就悄悄落淚,淚和雨水混在一起,「分不清這是雨還是淚」……
 
我把部份的雨水抹掉,部份換了位置,點點的雨現在看似一隻眼睛。窗台上,一滴雨水流下來好像一個人在落淚,用紙手巾印去這滴雨水是一個很煽情的動作。29/7
 

齊豫《走在雨中》 
 
***
我開始了「一日一作品」的練習,純粹為了自娛和打發時間,我在香港有段時間一日可以做兩三件,不過都是很小的東西,並不費神,而且令時間變得很有意思。29/7

Saturday, July 28, 2007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31


菲律賓畫家Anton臨走前帶我去了Union Square一間很大的書店Strand Books,他說他很愛來這裡流連。這間書店好似又一城Page One咁大,但有兩層,有新書和二手書,種類很多,價錢都很相宜,有些書只賣US$1,二樓全層是藝術書和兒童書,我買了本Phaidon系列的大書“Arte Povera”,只是HK$160,足足平過香港一半,抵!
 
Anton和太太帶我去吃菲律賓菜,有d似客家菜。Anton拿ACC的grant在紐約ISCP工作室半年,他說很捨不得回去,下個月我就要用他的工作室了。28/7
 
Union Square仍有美國的傳統,假日都會有人在這裡露天演講,今日是反戰宣傳。

Friday, July 27, 2007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30


這張相是拍來給阿媽看的,上次upload完張腐乳白粥,她即刻打電話來問候我:「係唔係唔夠食?」當然不是,其實這裡的錢很夠用,只是一個人有時貪方便食得隨便一點。有心機做菜都幾好玩,這一餐是孜然肉粒(孜然是印度香料,好像北京串燒的味道),滑蛋番茄米粉,配青菜沙律,餐飲凍檸賓。
 
做一餐飯好似玩「Cooking媽媽」咁,唔難,不過好討厭洗碗!27/7
 
***
白日工作的時候會想香港是晚上,晚黑睡覺時又會想起家人都在工作,有時成日會撈亂哂,不知日夜,睡醒後就是早上(可能是下午兩時),食完晚飯是晚上(通常是晚上十一時),所以星期日去教會是好重要的,它告訴我那天是一個星期的開始,是早晨。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29 (作品)

把地上的兩條線連在一起
Linkage of 2 Lines in the Street
旺角(西洋菜南街) > 石硤尾(南昌街)
2007-1-2
 

有人在地上無意中留下了兩條線,一條在旺角西洋菜南街的馬路上,一條在石硤尾南昌街,應該不會是同一個人做的吧?我用粉筆把這偶然在地上發現的兩條線連在一起,完成了一次歷史性的接觸。
 

Line A:在旺角地上發現的線/Line B:在石硤尾地上發現的線
 

紅線:把Line A和Line B連起來的路線。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29b (深圳展覽)

仍然食緊城大展覽的尾水,這件作品在城大展過,Jeff兄拿了去深圳展覽。
 
展覽詳情:
《出街·深圳站》
2007-7-28至8-27
深圳中心區COCO PARK
http://outlooklook.blogbus.com/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28 (香港展覽)

「書得起」賣緊一件我設計的Tee。地址:香港銅鑼灣軒尼詩道439-441號香島大廈一樓A座,詳情:


設計:http://oneeyeman.blogspot.com/2007/06/04.html

Thursday, July 26, 2007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27 (作品001)

去了唐人街,但找不到「船頭尺」的屋。 
 
***

在2nd Ave的地鐵站拾到一條像肋,我把它拉開勾在牆角,等它斷了,我就給自己實現一個願望。26/7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26 (上海展覽)

(W攝)
幾年前和馬仔去黃山旅行認識了上海的朋友W,前日突然收他的電郵,說他去了MoCA看《地軸轉移》的展覽,讚好有意思,還說現場有兩個上海姑娘和韓國小姐對《單身看》很有興趣,問我那裡有得買,然後他又拿了人家的電郵(死仔,搵我過橋!)。展覽詳情:
 
《地軸轉移》藝術家對香港回歸十周年的回想
策展人:張頌仁、高士明
2007-7-8至8-8
上海當代藝術館 (MoCA Shanghai)
http://www.mocashanghai.org/
 
 
***
在上海做過兩次展覽,兩次都因為我身在外國而沒有在場,兩次都是不好的經歷,因為最後我連作品怎樣放都不知道。這次的作品本來說好要入框掛牆的,到上海時展方說溝通有問題,結果放了在地台上展示,我在紐約收到這個消息時,當然覺得不太好,但又奈何可以怎樣?當買了一個教訓,下次有不在場佈展或太趕的展覽都不要再參加。26/7

Wednesday, July 25, 2007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25 (蛙王)


Indy話《秋天的童話》是在East Broadway的唐人街拍攝的,有周潤發、鍾楚紅和我的偶像陳百強,我記得「船頭尺」,但故事的內容已經沒有印象了。回家後,立即上網下載,先下載了B碟,於是我從後看起。十五年前的唐人街無論人和環境的感覺和現在都很相似,包括中國人的處境,他們喜歡聚居在一起,地方很逼很髒,愛說自己的家鄉話,和美國社會格格不入……
 
我幾年前在亞視看過《秋天的童話》,在紐約再看一次,是完全兩種感覺! 
 
***
竟然在片中發現蛙王郭孟浩的作品(圖一左上角/圖二右上角),在北京時聽他談過當年在美國的生活,做餐館、偷食、去的士高泡女…四十多歲人,年紀不少,心境卻很年青。他還提到母親最近過身,婉惜間又略帶點唏噓……這間屋在Brooklyn橋的下面,真是很想去看看蛙王的graffiti還在不在?
 
(片中的美指黃仁逵應該是蛙王的朋友。)
蛙王:http://frogkingkwok.com/
http://oneeyeman.blogspot.com/2007/05/1979200730798.html

Tuesday, July 24, 2007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24


當沒有時間表,不用工作,無需約會,在家裡的所有時間都會變得好公平,看一頁書、覆一個電郵、睡一覺、做一頓飯、起身、坐下、行走…同樣重要。時間和身體需要互相協調,慢慢的…直到身體經驗到時間的流動,這一刻才算屬於自己。
 
***
一頁一頁地看書,看了一個晚上。
 
六時有多,陽光開始射進窗內,
一個太陽,
一個晨曦,一個黃昏,
不同的大概是光線的長度。
 
***
收到香港寄來的一封信:中環的黃昏。
署名:欣賞您的藝術作品的人。
感謝!24/7
 

Sunday, July 22, 2007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23

廿四味0搭真o下,甘甘地,心頭似蜜甜......張國榮,關之琳ATV《甜甜廿四味》,好正。


玉冰燒

還有幾個在Youtube的經典電視主題曲和廣告的link。
http://www.youtube.com/user/hkm168
http://www.youtube.com/user/benbom
http://www.youtube.com/user/lkm1234
http://www.youtube.com/user/laikinman  

Saturday, July 21, 2007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22


這張LC的相是我在畫室帶過來的,現在放在我房間的書桌上。它是雕刻聲音的記錄:LC把玻璃杯鑽穿了幾個細孔,剛好是她手握玻璃杯時五個指尖的位置,透明的玻璃杯,承載住天空、白雲、還有空氣的聲音……輕輕地移動指頭,聆聽聲音些微的變化,就是這作品的詩意。可惜相架的玻璃在我的行李箱內破了,還破正在LC的位置,痛心呢~
 
(LC = Little Cloud)
www.iamlc-iamlc.blogspot.com
 
***
直放的書是我在香港帶過來的,橫放的書是在圖書館借的。有幾本書我幾乎每次去外地都會隨身攜帶,好似《聖經》、《唐詩宋詞》、《現代中國詩選》等,通常最後都只會讀幾首,而且是在最悶的時候才讀。《香港美術史》是一本不好看的書,但因為要和JL做AAA的展覽才帶在身上,《東京23區地圖》也是這個原因,用來預備明年頭在北京的展覽:地圖遊戲。
 
《中國語言哲學史》一書是一件作品,它有365頁,一日讀一頁,剛好可以一年讀完整本書,所以我叫它《一年的讀書計畫》。年頭時有讀者問我讀完這本書沒有,很慚愧兩年我都只是讀了頭兩三個月就停了,本來想明年捲土重來,但幾日前看過日曆才發現明年是閏年,有366日。唉,又要等多一年了!明年復明年,明年何其多呢!
 
《一年的讀書計畫》:http://oneeyeman.blogspot.com/2005/12/20.html
 

Thursday, July 19, 2007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21

昨夜下了一場大雨,半夜醒來坐了一會,一直不能入睡。早上收到媽媽從香港打來的電話,說Manhattan發生了爆炸,後來才知道並不是恐怖襲擊,原來是昨夜的雨。
 

雨水使蒸汽水管受壓,發生巨爆。曼克頓,18/7
 
***
和朋友K食飯,交換了些消息,他說有個關於病人的展覽會開幕,參展的全都不是職業藝術家:有一出世就住醫院的病人,有八十多歲的婆婆,她在去世前的一刻仍把最後的精神醉心於畫布上,有專為死人畫畫的畫家,有精神病人……光看這個組會,已經很想去看看。
  
***
紐約的地下鐵有很多賣藝的人,一件樂器,一個皮夾一組音響,就可演奏。今日在Essex見到一個吹排簫的南美人,音樂吹起來的節奏好像呼吸。19/7
 

Wednesday, July 18, 2007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20


香港or紐約?
 

香港or紐約?
 

香港or紐約?
 

香港or紐約?
 
進入這間在East Broadway的《香港超市》給我一種回到香港的感覺,裡面可以聽到人講廣東話、唱廣東歌,可以買到香港買到的貨,如菜心、淘大豉油、出前一丁等,這裡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18/7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19 (信5)

Hey N:
不要傷心……
 
…你知道他知道你還在就夠了,他還會想起你,只是可能他在一個很遠很遠的方。以前聽過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在漆黑的草原找另一個人,他只拿著相機,於是他就輕輕地按了一下,一閃,他以為他會看到他的朋友,可是他甚麼都看不見……但…他知道他的朋友在遠方,在閃爍的一刻,知道了他在這裡。」(鴻飛攝影展序)人好像只是在黑夜閃爍過的一點光,但我們會想起的是一點光,多過一個黑夜,因為我們都在等待……
 
……
 
……
 
雙全
 
***
註:幾年前在PS看過鴻飛的攝影展,超喜歡。所有相片都是在漆黑的環境中用閃光燈拍下來的,與映像的相遇只是偶然,在一個柔光的環境中,他把相片懸浮在牆上展示,上面的故事就是展覽的序,一直都不能忘記。(不過我只是憑記憶把故事寫下來,不知有沒有人有原本的文字可以分享?)

Tuesday, July 17, 2007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18

友人傳來了一則網上的討論,關於我的作品《山之旅》,抽離地看別人在談論自己,感覺是很特別的,有些對作品的分柝我也沒有想過。我猜這篇並不是一篇真的討論,可能是一份功課。
 
討論《山之旅》:
http://www.xanga.com/LoveBullshit/584147117/item.html
 
《山之旅》:
http://oneeyeman.blogspot.com/2007/03/1a.html
http://oneeyeman.blogspot.com/2007/03/1b.html
http://oneeyeman.blogspot.com/2007/03/1c.html

Monday, July 16, 2007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17 (作品)


有朋友傳來《蘋果日報》這則報導,我自己看了都覺得好搞笑。「奶茶行街」這句話雖然是九唔搭八,但不全是無聊的呢,我在構思時想到應該有某些人會「無端端」參加了遊行而自己都不知道,好似茶餐廳d送外賣,這句話就是造給他們的。不過我都猶豫左好耐用唔用佢,因為我知道周俊輝、李傑等人一見到「奶茶行街」一定會大笑我「搞爛glad」:>(PS:唔該哂幫手舉橫額的Sara和身邊那個男仔。)
  
***
中港無間道之玩野橫額展
記者、部份攝影:馮敏兒
(蘋果日報 2007-7-16 報導)
 
港大「親中」,另一展覽廳Para/Site藝術空間則「親港」,搞了一個《眾裡‧眾言》遊行橫額展,同樣「後文革」十足,更非常香港特色。展覽將中港兩地藝術家創作,剛剛在7.1遊行完的橫額「定定性性」再展一次,本來論精神,論「藝術成就」當然上街先係 ,當下才好玩的「行為藝術」,但就如最激的「行為藝術」最終都要返回博物館,安躺進「當代藝術史名冊」,接受後人香火,總走不出這條歷史定律。一張出席者名冊,既是「黑名單」又是「藝術名譽」,而且讓記者「時光倒流」16日,亦果然大有發現,例如「藝術橫額」最受歡迎是白雙全的「奶茶行街」,同被罵「無聊」的聲音一樣多;橫額言論激進,但從後面看,原來全部扯晒「白旗」,表象和本質果然有分別!「堅持鴕鳥思維」打對台的「拒絕遺忘1989」,原來是最被稱許的國產匿名藝術家所為,因為佢上面所寫的是盲人凸字,但盲人摸唔到,亦冇眼睇!
 
《眾裡‧眾言》遊行橫額展
黑名單藝術家包括國內的白崇民及吳瑋和、陳光、德剛、馬嬿泠、吳小東、趙夜白以及3位匿名藝術家。香港代表隊包括又一山人、白雙全、梁志和、黃國才及蛙王,冇參展,但有遊行而被記錄在案的藝術家則有三木和李傑等。
日期:即日至8月5日(星期三至日12:00nn-7:00pm)
地點:上環普仁街4號地下Para/Site藝術空間
查詢:25174620
 
無聊透頂的「奶茶行街」7.1上街橫額。
 
藝術家遊行隊橫額言論激進,但原來從後面看,全部扯晒「白旗」!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16


昨夜在家裡看侯孝賢《最好的時光》,頓時覺得自己好渺小。開始了新的生活,第一件事是學習安靜,控制自己的心。案頭是一行禪師的書和聖經。16/7

Friday, July 13, 2007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15


第一次由買菜到做菜一手包辦。食唔慣西餐,有口飯落肚,好舒服。晚餐:12/7
 
***

一飯兩食:花生飯焦,腐乳白粥。早餐:13/7

Thursday, July 12, 2007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14


種在籠裡的草地。6th Street,12/7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13

終於結束了寄人籬下的日子,今天我搬入自己的家中。位置在Manhattan的East Village,對上走不遠就是畫廊區Chelsea,向下行就是China Town(譯中國城好似比唐人街貼切d),電話地址如下,好心就寄d些物資來救濟下,路經紐約也可來寄宿幾晚呢!
 
Address: 340 East 6th Street, Apt.12,
New York, NY 10003
 
***
這是我一輩子第一次自己一個人住一間屋呢,一房兩聽,好見使,而且電視、電話、雪櫃樣樣有,好方便。屋的三邊窗外的風景都有樹,好像活在一個小森林內,一落街就係酒吧食市,好似去了另一個世界。紐約,12/7
 

Wednesday, July 11, 2007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12a

覆:《二樓五仔記事簿/春54(信3)》的意見
阿Lok:好高興又見到你,生活好嗎?還要回東莞工作嗎?上次我和幾個朋友去東莞晒相,飲了你推薦的鮮榨粟米汁,的確好清甜,係暖暖地有點怪。去日本的時候本來想寫明信片給李鄭屋村那兩家人,後來太忙忘記了,今次來美國咁得閒可以寫多幾張了,那座山應該唔會咁快改變吧?希望我的話沒有動搖你的信仰,信仰是個人的事呢。請代問候你的爺爺麻麻。14/7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12b (城大展覽作品)


山的連繫 (創作中)
Linkage by a Mountain
李鄭屋村
2007-12-9 > 現在
 
從兩座大廈的窗口拉起一條繩,使它和後面的山脊線連在一起。
I am asking for 2 apartments in 2 separated buildings to allow me to line up a rope from their windows. The rope will be parallel to the slope line of the mountain behind.
 
***
作品的開始:http://oneeyeman.blogspot.com/2006/12/30.html
 
未完成的創作過程(原載於《香港點城大點》展覽中):
12月9日,我站在李鄭屋村的平台拍了一張相片,相中有兩座公屋(道德樓和禮讓樓),背後是一座山,這座山的山脊剛好像一條線把兩個窗戶連在一起。我構思了一件作品,想從這兩個窗口拉起一條繩,像山一樣把兩戶人連在一起,但最大的難度是怎樣遊說這兩戶人讓我入他們的屋內放這條繩。
 
12月18日,有位《明報》讀者Lok在我的博客內(www.oneeyeman.blogspot.com)留言說可以和我一起去遊說這兩戶人,因為他的阿爺和阿麻住在道德樓,而且他還找了禮讓樓的另一戶人,方便我們出入。經過幾次的電郵聯絡,我們約定了12月24日11:00去問這兩戶人,Lok肯定地計算出這兩戶人的正確位置是道德樓702室和禮讓樓806室,我預備了作品的構思圖,並帶了我的書、報紙訪問和港台的訪問,方便當戶主不相信的時候,可以解釋。
 
我們首先到的是道德樓702室,案鐘後有一個中年婦人出來應門,我就立刻向她解釋我的來意,但話未說到一半,她就把門關了,因為鐵閘是密封的,所以我連把書和剪報給她看的機會也沒有,再案鐘也沒有開門。Lok說我反應太慢,禮讓樓806室就由他去問,開門後是個少女,聽完我們解釋後,她問我們:「這是不是視覺藝術?」她說可以幫我問問她的媽媽,於是我把港台的訪問DVD給了她,就再去找道德樓702室。
 
這一次開門的是一個男人,大概是婦人的兒子,他在鐵閘內看了我們一會又把門關了。我們不敢再案門鐘,恐怕他會報警。這個時候收到禮讓樓少女的電話,她說可以讓我們入她的家中放繩。好可惜另一邊不能入去,結果這次行動終歸失敗。回家後,我決定不停寫信給道德樓702室,直到他們被我的真誠打動。直到現在仍未收到他們的回應。21/1/2007
 
***

未能把山連起來的確是有點遺憾。創作時阿LOK帶我到他爺爺麻麻家中,他說自己久不久就會來一次,他在介紹我為甚麼做這件事,我想老人家大概不知我在搞甚麼鬼,但因為是寶貝孫的朋友,他們就不時回以微笑和點頭。他們的牆上貼滿了一家人的生活相片(有些是住在外國的兒孫),還有一張三代同堂的全家福。
 
比起山,三代人的連繫,宗族、親情、歷史、命運……把人連起來更是了不起呢!14/7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11

覆:《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09(信4)》的意見
喂朱may你係唔係搭錯訕呀,無端端講左去果度…不過一個人剛來紐約這個陌生的地方,又一個朋友都唔識,真係有d迷失,可能有些少抑鬱症也說不定(因為我成日屈係間房度)…他們話紐約的畫廊區好似放大了的798,我也有點這樣的感覺……甚麼事都要很快,開話題要快,建立關係要快,上位要快,不然其他人就會把你忘記得很快……無他的!畫廊不竟是一門生意,那有見過買樓經紀和你做朋友?我覺得可能是我幼稚,當它是一份工作(或者一個遊戲)會做得舒服好多,學特首話齌:做好呢份工(就算啦)!
 
我將作品和我連在一起(一直都是這樣),要對待自己的生命好像打一份工,好似有點怪怪呢(純粹個人意見),所以有時我會懶惰、有時會鬧情緒、有時不想見人……對,真是很不成熟,可能轉行改為業餘創作會好一點。
 
***
Jaspar是不是有二手書店介紹?前兩天我在圖書館申請了証,有好多中文書(我借本張愛玲),Indy話連無間道DVD都有得借,勁!過兩日我會見到潘國靈,到時也可以請教一下他。
 
***
多謝各位的鼓勵,我會努力,不會浪費納稅人的錢過來光是睡覺。一年的時間很長,好掛住香港的雲吞麵……
 
剛搬入了自己的新屋,這是我第一次自己住一間屋,自己做飯,好開心…應該會有一個新的開始……
 
另外,我在家裡是靠不明來歷的無線線路上網,有時要好耐才上到一次,覆得慢,不好意思……
13/7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10


女友LC的畫室見報,有興趣可以到她的網站看看,暑期班正在收生。
 
心象創作室:http://hk.myblog.yahoo.com/mindscape_art 
西貢市中心高勝樓1樓13號舖
電話:9163-8343 ; 6281-4389

Tuesday, July 10, 2007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09(信4)

Hey K:
在香港好嗎?剛來美國,有點沉著,有些事不明白,有些事不開心想找人談談。
 
過去半年主要是在北京處理那邊工作室的事,但沒想到去完之後,那種功利的藝術創作方式給我這麼大的反感,我看到了一個現實,若果我在那裡生活下去,最終會到達的只是一個和我信念完全相反的地方。在明報工作我感覺和香港這個社會息息相關,另外自己畫畫好像是對照內心的修練,但近幾次和畫廊和藝術館的合作,使我完全失去了方向。
 
我問自己一個很基本的問題:我為甚麼做作品?我在紐約行路的時候偶然會想起在日本做作品的情形,我行的時候內心有份說不出的滿足,有時看到一棵花樹會好像看到神一樣,我好像很接近自己。但有時創作又好像離自己很遠,有時覺得自己被人利用好作殘,有時覺得朋友走了另一條路,好像出賣了自己……
 
我相信我們不應該是一個互相利用的世界,人與人是建立在互相信任和尊重裡面,我認識你是因為我覺得你好,不是因為我要為將來鋪路,相信你可以在將來幫我發達或成名。可惜我看到的現實,藝術圈正正是這樣的世界,很討厭!再走下去,我有點灰。
 
有種說不出的難受……
 
……
 
雙全

Monday, July 09, 2007

二樓五仔記事簿/紐約 夏08


在紐約暫住在策展人Koan的家裡,下星期才可以搬入我的新居,這幾天由朝到晚都是睡覺,偶然可以連到線就上網看看香港的新聞。很懶和很不投入美國的生活!紐約,5/7